#author("2022-10-15T10:40:16+08:00","default:Admin","Admin")
#author("2022-10-15T10:55:44+08:00","default:Admin","Admin")
[[Matter]]

&color(red){※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Matter 1.0};

#contents

* 概要 [#xa320b44]

Matter 桥接设备可以让非 Matter 设备加入 Matter 生态系统(即下图中的 Matter Fabric),允许用户无差别得控制自己的 Matter 和非 Matter 设备。

&ref(matter_bridge.png);

在 Matter 生态系统中,非 Matter 设备可以作为“被桥接设备”节点,通过桥接设备完成其他协议(如 Zigbee)和 Matter 协议之间的映射,从而与系统中的 Matter 设备进行通信。

下图所示 Matter-Zigbee 桥接设备可以让两个 Zigbee 灯泡加入 Matter 生态系统:

&ref(matter_bridge2.png);

* Matter 桥接设备的数据模型 [#nc744a7d]

&ref(matter_bridge3.png);

- Endpoint 0 中的设备类型为 Bridge。PartsList 字段列出桥接设备的所有端点,每个端点代表一个非 Matter 设备。
- 每个端点上的 Descriptor(描述符)Cluster 可以提供有关特定被桥接设备的信息。

Matter 桥接设备除了充当协议“翻译”外,还可以具有 Matter 原生功能:比如一个智能恒温器设备既可以作为桥接设备,完成 Zigbee 等协议与 Matter 生态的通信,也可以同时作为一个标准的 Matter 智能恒温器设备,通过 Matter 协议向暖通系统发送控制指令。&color(red){下图中的 Endpoint 1 即为智能温控,而其他端点代表“被桥接设备”。};

&ref(matter_bridge4.png);

#codeprettify{{
XXX
}}
* 工作流程 [#fdebc1b5]

以下是使用 Matter 协议在手机上控制 Zigbee 设备的工作流程:

- 第一步:Matter 桥接设备,作为一个 Matter 协议中定义的设备类型,需要首先遵循标准的 Matter 配网流程,使其加入 Matter 网络(即 Matter fabric)。

- 第二步:这个 Matter-Zigbee 桥接设备需要同时加入 Zigbee 网络。与 Matter 协议不同的是,Zigbee 协议并没有用定义标准的配网流程,而是由各厂商自行决定如何分发网络密钥。(Zigbee 3.0 以来最常见的入网方式是通过Install Code 来完成设备认证并入网。)

- 第三步:桥接设备一旦加入 Zigbee 网络,就会通过广播 Match Descriptor Request 命令的方式,来发现 Zigbee 网络中的设备。该命令包括所需的配置文件、In-Clusters(相当于服务器)和 Out-Clusters(相当于客户端)。在这个例子中,桥接设备加入 Zigbee 网络后,会广播一个类似“谁是支持 OnOff Cluster 的灯泡?”的问题。相应地,满足条件的 Zigbee 设备将回复一个 Match Descriptor Response 并附上自己的网络地址。之后,桥接设备将为每一个匹配的 Zigbee 设备添加一个动态端点,使其作为被桥接设备加入 Matter 网络。

- 第四步:Matter 系统将通过 Matter 规范中定义的 Operational Discovery(设备发现)机制发现这些桥接设备。(更多有关 Matter 规范中设备发现的内容,请关注我们即将发布的后续文章。)

- 第五步:这样一来,Matter 系统中的控制器就可以在桥接设备的帮助下,控制 Zigbee 网络中的灯泡。


&ref(matter_bridge5.png);


#hr();
コメント:
#comment_kcaptcha

トップ   編集 差分 バックアップ 添付 複製 名前変更 リロード   新規 一覧 検索 最終更新   ヘルプ   最終更新のRS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