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lueTooth

※前提条件:本情報はBlueTooth 4.0を基づいて説明してる

概要 [edit]

蓝牙分类 [edit]

从左至右依次为:经典蓝牙(BR/EDR)、双模蓝牙(同时支持BR/EDR/LE)和低功耗蓝牙(BLE)。

BLE_net6.jpg

其中经典蓝牙和低功耗蓝牙互不兼容。

其实看结构也可以看出双模蓝牙是经典蓝牙和低功耗蓝牙的合集。

蓝牙原理及应用 [edit]

BLE_net5.jpg

低功耗蓝牙解决方案只能同时处理有限数量的连接(通常为 8 个)。使用单个命令无法控制大于该灯泡数量的照明装置,因而造成延迟。其次,在大间房屋中,远距离位置的灯泡可能超出中央控制器的范围。

在网状网络中,消息是通过在连接多个节点的双向通道中跳跃,从网络中的一个点中转到任何其他点,而没有采用与单独外围设备通信的中央设备。通过这种方式,网状网络带来明显的优势,因为它允许同时控制数十个连接的设备,克服了范围限制,并内置了冗余。

BLE_net1.jpg

蓝牙协议 [edit]

蓝牙协议分为四个层次:物理层(Physical Layer)、逻辑层(Logical Layer)、L2CAP Layer和应用层(APP Layer)。

BLE_net2.jpg

蓝牙低功耗协议(深蓝色)内的蓝牙网状网络堆栈(浅蓝色)排列

物理层(Physical Layer) [edit]

负责提供数据传输的物理通道(通常称为信道)。通常情况下,一个通信系统中存在几种不同类型的信道,如控制信道、数据信道、语音信道等等。

逻辑层(Logical Layer) [edit]

在物理层的基础上,提供两个或多个设备之间、和物理无关的逻辑传输通道(也称作逻辑链路)。

逻辑层的主要功能,是在已连接(LE Advertisement Broadcast可以看做一类特殊的连接)的蓝牙设备之间,基于物理链路,建立逻辑信道。

L2CAP层 [edit]

L2CAP是逻辑链路控制和适配协议(Logical link Control and Adaptation Protocol)的缩写,负责管理逻辑层提供的逻辑链路。

基于该协议,不同Application可共享同一个逻辑链路。类似TCP/IP中端口(port)的概念。

应用层(APP Layer) [edit]

理解蓝牙协议中的应用层,基于L2CAP提供的channel,实现各种各样的应用功能。

蓝牙芯片架构 [edit]

蓝牙的核心系统,由一个Host和一个或多个Controller组成。

Bluetooth的主控制器,可能是以下几种:

根据Host与Controller的组成关系,常见的蓝牙芯片也分为以下几种:

BLE_net3.jpg

蓝牙协议架构 [edit]

将蓝牙协议分为了HW层,Transport层,Host层

BLE_net4.jpg

HW层 [edit]

指的是蓝牙芯片层,也就是我们上面说的Controller,包括以下几个部分:

Transport层 [edit]

Transport层,主机控制层接口,通过硬件接口UART/USB/SDIO把HOST协议层的数据发送给Controller层,并且接收Controller层的数据。

该部分有几个协议:

H4需要蓝牙芯片的UART_TX/UART_RX/UART_CTS/UART_RTS/VCC/GND接到MCU;而H5只需要蓝牙芯片的UART_TX/UART_RX/VCC/GND接到MCU就可以通信。

HOST层 [edit]

此部分就是蓝牙协议栈,该部分包括多个协议:

 XXX

コメント:



(画像の文字列を入力して下さい)

トップ   新規 一覧 検索 最終更新   ヘルプ   最終更新のRSS